Global Huster②:十年磨一“建”——叙利亚籍校友高龙的学术人生
Editor: Date:December 16, 2022 Hits:

导读:  

中叙友谊源远流长,两国之间有着2000多年的交往史。自1956年建交以来,两国在多个领域开展双边合作,成果丰硕。今年1月,叙利亚和中国签署了“一带一路”合作谅解备忘录,进一步推动两国关系向纵深发展。通过“一带一路”合作倡议,中国在叙利亚等发展中国家修路架桥、建医院和学校、促进双方共同发展。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为沿线国家带来了巨大改变,为世界不同地区的发展赋能,真正显示了中国的大国担当。

20年前,一位名叫高龙(英文名:YASSAR KHADOUR)的叙利亚青年,怀揣着对中国的向往,搭乘着中叙友谊之船,踏上了中国武汉的土地,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学习,从此开启了他十年磨一“建”的学术之路。

高龙(英文名:YASSAR KHADOUR)个人简历:


1993-1998本科:叙利亚TISHREEN 大学建筑学院

2004-2006硕士,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

2006-2008博士,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

2009-2011博士后,清华大学建筑学院(生土建筑,保护农村)

2011-2014讲师,北京建筑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系

2014至今副教授,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


“了解中国需要用一生的时间”

作为一个外国人,高龙已经在中国生活了近20年。当被问起对中国的印象时,他说:“了解中国需要用我一生的时间。”

1975年,高龙出生在叙利亚境内一个叫Beit Yashout的村庄。1999年举家搬到首都大马士革。2004年,他来到武汉求学。2008年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之后,他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。从出生在一个只有5000人的村庄,到定居在一个拥有2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,不到50年的时间里,高龙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在六、七岁的时候,高龙对中国文化还知之甚少,最初与中国结缘,是因为哥哥送给他一双中国制造的软底运动鞋。后来,通过阅读他慢慢了解到,有一个地方的人民会庆祝一个叫做端午节的节日,并且会在端午节当天吃粽子,这个地方就是中国。从此,高龙就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。2004年,他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,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学习。华中大的求学经历,让高龙对于中国文化、中国社会和历史有了崭新的看法,他发现中国和叙利亚在庆祝节日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,比如每年的1月1日全国放假,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庆祝新年的到来。

正是在华中大美好的求学经历,让高龙产生了留在中国继续深造的想法。谈起武汉这座城市的时候,他说:“每次自我介绍的时候,我总喜欢说自己是武汉人。武汉这座城市有太多让人爱上的理由,这里的河流、湖水、还有武汉方言,都给我一种亲切感。”

高龙和同学在华中大操场踢球

“扎根华夏沃土 坚守建筑初心”

高龙常说:“能成为一名Huster是我的荣幸。”高龙因为自己出色的学业成绩,在被华中大录取的同时,也获得了一所欧洲学校抛来的橄榄枝,但是高龙坚定地选择来到中国、来到武汉、来到华中大,开启了自己的留学生涯。

高龙和华中大老师及同学合影

在华中大,国际教育学院和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老师们在生活上、学业上给了高龙很大的帮助。留学期间,高龙交到了许多知心朋友,毕业之后仍然保持着联系。他时常翻看相机里的照片,回忆和老师、同学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。有一次,在上课的时候,高龙的导师余柏椿教授正在讲授关于城市规划的专业知识,忽然停下来问:“高龙,可以听明白吗?”同学也投来关心的目光,来自老师和同学细节之处的关怀给远赴异乡、独身求学的高龙带来了温暖和动力。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,高龙的汉语水平也进步神速,毕业的时候汉语已经说的十分流利。

同学们为高龙庆祝生日

在华中大攻读博士期间,高龙在导师余柏椿教授的指导下进行了严密的理论训练,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因学术研究需要,高龙曾实地到过汉口,参观、拍摄黎黄陂路及周边的一栋栋历史建筑,开展建筑学相关的调查和研究。对这些具有拥有悠久历史的老建筑,高龙一直印象深刻。

自从2004年来到中国留学,高龙始终脚踏实地,不断在建筑学领域深耕。2009年,高龙进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从事建筑设计博士后研究,他的研究重点是农村规划和农村住宅设计,同时研究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历史。他在相关领域接连发表高水平论文数十篇,参与撰写专著一部(Urban Informality of Damascus)。目前,他在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任教,研究乡土建筑保护的课题,致力于使用可持续建筑解决村庄的相关问题。十年磨一“建”,高龙始终坚守着学习建筑的初心。

高龙的建筑作品:碓臼石别墅

“传播中国文化,构建中叙发展共同体”

在中国求学和工作多年,高龙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促进中叙双方在高等教育领域建立合作关系,推动中叙两国在教学、科研等领域深入交流、共同进步。作为一名定居中国多年的外国人,他说:“如果有叙利亚的同胞向我咨询留学中国的建议,我一定会首先推荐母校华中大。希望我可以不断促成叙利亚的高等学府和华中大的交流合作,尤其是在建筑学专业领域方面。”

2018年,作为全球知名设计师,高龙受邀回到第二故乡武汉参加“长江左岸 创设未来”——全国青年“城市家具”创意设计大赛。他无论走到哪里,都不忘记宣传第二故乡武汉是一座“九省通衢”的历史文化名城。高龙一直希望通过自己更多的设计作品,让武汉这座拥有“设计之都”称号的城市在全球拥有更大的影响力。

长江左岸创意设计城全球专家顾问团揭牌

文化是了解中国的独特视角,也是连接中叙两国人民的重要纽带。从古至今,中叙两国人民一直往来不断,通过丝绸之路开展文化交流,如今存放在博物馆里的一件件珍贵文物正是两国悠久交往史的见证。作为一名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外国学者,高龙的使命就是延续和传承中国建筑的历史文化,成为两国的友谊使者,进一步促进中叙文化交流,让两国人民延续2000多年的友谊传承下去。

今年是华中大建校70周年,也是华中大开展来华留学教育60周年。1962年,学校招收第一批国际学生来校学习,国际学生规模从2005年的不到200人,发展为2017年4000余人。六十年来,华中大已经为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各类留学生逾15000人。近年来,一大批像高龙这样的国际学生校友不断在国际舞台上宣传母校、推动母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,真正成为了中国教育对外开放政策的“共享者”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“共建者”、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的“共情者”。他们在各行各业中讲述着自己的中国故事,向世界有力地展现着中国的新风貌。


Previous:  【NEWS】UdSU sent Letter of Appreciation to HUST|俄罗斯乌德穆尔特国立大学发来感谢信
Next:  "Admission Test & Promotional Session for International Postgraduate Students (Bangladesh)" successfully held